75年前浙大西遷,75年後他們迎來首批貴州湄潭縣特殊客人
  75年的等待,浙大與貴州結下不解“情緣”
  □通訊員 童魯虹 高嵐 本報記者 陸海峰
  昨天下午,一架重慶飛往杭州的南航班機降落在蕭山機場。客機上有10個特殊的小客人,他們都是貴州湄潭縣的高中生,受浙江大學邀請,第一次來到杭州。
  為了這一天,大家等待了75年。為什麼這樣說?
  故事得從1939年2月說起,當年的浙大因為戰爭原因西遷至貴州湄潭縣,從此浙大和這個縣城的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西遷,浙大與貴州結緣
  70年前,只要寫上“中國湄潭”4個字,國外的科研刊物便會準確無誤地寄到時在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的浙江大學圖書室;70年後,前輩們散落在這座小城的故事,成為浙江大學新的精神家園,無數人回到這裡,獲得了隔代的養分……
  1937年11月,抗日戰爭的硝煙逼近杭州,浙江大學不得不舉校西遷。這次西遷途經贛、湘、粵、桂4個省份,行程2600多公里,於1940年抵達貴州省遵義市。
  由於遵義辦學條件有限,理學院、農學院以及師範學院的理學部又遷往75公裡外的湄潭縣城。
  “差不多是在1939年末、1940年初的那個冬天,浙大的部分學院終於落腳在了湄潭這個黔北小城。”浙大支教團成員之一崔晉說。崔晉今年剛從浙大高分子專業畢業,本想繼續深造,後參加了浙大組織的支教團,通過一年選拔,順利成為第8批前往貴州湄潭縣支教的浙大學生。
  7年時間,讓浙大與湄潭結下了不解之緣,到現在為止,浙大北路、可楨路、浙大廣場、浙大小學……都讓湄潭縣人如數家珍。
  當年,湄潭是個窮鄉僻壤,普通百姓家的孩子,能讀個小學就很不容易,什麼大學,別說想,連聽都沒聽過。浙江大學的到來,不亞於一場地震。
  湄潭人保守,男子得用帕子包頭,姑娘們壓根兒不可能在河裡游泳。但游泳是浙大體育課的必修項目。當男女生們在湄江練習游泳時,當地的老百姓驚獃了,有的還向縣政府告狀“有傷風化”。不過,看多了,也就慢慢接受了。
  1945年浙大購地幾十畝,修建了貴州省第一個擁有400米跑道的運動場,並舉行了西遷後的第一次全校運動會,在湄潭乃至貴州都引起轟動。
  “後來浙大又回到了西子湖畔,但是我們一直牽掛著他們。從2007年開始,我們學校的支教團就點對點與湄潭縣求是高級中學結成對子,今年,我和其他三名同學也接過了師兄的接力棒,繼續在學校進行支教工作。”崔晉說。
  75年後,湄潭中學生成為浙大第一批貴州小客人
  昨天下午3:20左右,記者在蕭山機場見到了湄潭縣求是高級中學的10個孩子,與他們一起來的,還有帶隊的老師。
  牟蕾蕾,貴州湄潭縣人,今年16歲,目前就讀於湄潭縣求是高級中學,一名高一學生。
  關於杭州,他只是在自己爺爺的口中聽到過:西湖很美,西湖邊的蘇小小墓有很凄美的愛情故事……
  “爺爺當年是開茶館的,不少浙大的教授和學生都會來喝茶,到了茶館就會天南地北地侃,其中不乏對於杭州的描述和贊美。”牟蕾蕾說,“爺爺深受感染,但是因為杭州太遠,一直沒來過。”
  蕾蕾告訴記者,杭州對於她,可以說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這次來,想親眼看看西湖,也親眼看看那所影響我們縣幾十年的大學。”
  說起這次的活動,南航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也是一次偶然機會,南航浙江團總支的工作人員與浙大團委的工作人員湊在一起,說起了這個事情。
  “當時覺得非常有意義,就積極促成了這個事情,我們提供免費往返機票,然後讓浙江大學提供給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南航的工作人員說,“但是從策划到最後成功,也經歷了一年左右的時間。”
  崔晉介紹,這次行程,主要是讓這10名品學兼優的湄潭高一學生,前往浙江大學進行為期五天的參訪,體驗濃濃的大學氛圍。
  (原標題:75年的等待,浙大與貴州結下不解“情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hljgsf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