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圖:五馬渡五馬渡江、一馬化龍雕塑群。小圖:清涼山駐馬坡。資料圖片
  長江邊的五馬渡是西晉士族逃離北方戰亂,建都南京的登陸地;清涼山的駐馬坡上,孫權俯瞰全城,心中盤算的南京第一版“首都規劃”……本報昨天在A28-29版刊登“細數南京馬地名”,受到很多讀者關註。有不少“老南京”打來熱線,表示“看了還不過癮”。在這些熱心市民的指點下,記者昨天再次尋訪,為您呈現更多傳奇色彩的南京馬地名。
  實習生 彭珵 揚子晚報記者 張可
  五馬渡:
  “五馬渡江”預示中原文化中心南移
  五馬渡位於南京幕燕濱江風貌區幕府山北麓,即濱江一帶。此地名來源於“五馬渡江”的典故,西晉末年發生了由北方少數民族發動的“永嘉之亂”。據說,當時以琅琊王司馬睿為代表的五王,為躲避戰亂,快馬加鞭逃離至江邊。五人渡江至此,其中一人所乘坐騎頓時化龍飛去,而這匹坐騎就是琅琊王司馬睿的,後有童謠雲:“五馬浮渡江,一馬化為龍。”傳說中這就是司馬睿稱帝前的“吉兆”。果然,後來司馬睿在建康正式建都稱帝,東晉王朝由此建立。
  神話傳說固然有事後粉飾之嫌,但五馬渡在中國曆史上的重要性,依舊是結結實實的。有歷史學家認為,北方漢族士族大規模南遷,在南京建立東晉政權,相當程度上,使中華民族傳承下去。南京城從此第一次成為政治文化中心。
  2009年結合南京幕燕濱江風貌區的建設,原“五馬渡”一帶建成了五馬渡廣場,市民可在此親水觀江。該廣場中央豎立著一組主題雕像,以五匹奔馬為主要形象。
  駐馬坡:
  相傳諸葛亮曾到此,其實是誤傳
  駐馬坡位於清涼山公園東大門處,近虎踞關一帶,傳說是清涼山最早的古跡。據宋代張敦頤《六朝事跡編類》的記載,當時諸葛亮曾經過秣陵,與孫權一起騎馬在石頭山(今清涼山)一帶觀察山川地勢。他被這裡得天獨厚的險峻地勢所震撼,由衷發出“鐘阜龍蟠,石頭虎踞,真帝王之宅也”的感嘆,所謂“虎踞龍蟠”即出於此。由此,他認為秣陵可做吳都,便極力向孫權推薦。
  但據歷史學家考證,實際上諸葛亮並未到過金陵。倒是劉備在前往京口(今鎮江)途中路過金陵,他覺得這座城邑必將扮演重要角色,於是他到京口後力勸孫權將都城遷到秣陵(今南京)。後來東吳遷都秣陵,改稱“建業”,意在這裡建帝王功業,而這也是南京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一個國家的首都。
  當年的石頭山現在已是清涼山公園,但是後來因諸葛亮而訛傳的“駐馬坡”作為地名卻流傳了下來。現在經過清涼山公園東大門處,就能看見“駐馬坡”刻石。此外,這裡還有一塊長約70米的“武侯駐馬浮雕”。
  馬道街:
  明初首富沈萬三就住在這裡
  沈萬三因得罪朱元璋被流放邊疆,但是他資助南京城牆建設的故事仍然在民間廣為流傳,是一位傳奇式的歷史人物。南京是沈萬三從事商業活動的主要地方,他在城內外建有多處宏麗的住宅和花園,馬道街是其中一處。據瞭解,馬道街5、7、9號就是他曾居住過的地方。
  馬道街位於中華門內,東接小心橋東街,西抵大油坊巷,與剪子巷平行。這條街與明朝首富沈萬三有關,據說明初,富民沈萬三就住在這一帶,後來他專為自己修了一條馬道,就是為了便於朝見朱元璋。只是好景不長,朱元璋懷疑沈萬三富可敵國,有謀反之心,便將其充軍雲貴,並沒收其全部財產。而這條他曾居住過的街道就叫做“馬道街”了。
  馬路街:
  名字“霸氣”,其實就是一條小路
  馬路街北接常府街,西至五福巷與復興巷的交叉口,名為“街”,其實是一條較窄的小路。據《首都志》記載,清光緒二十年以後,南京才開始造馬路,而當時馬路比較窄,只能通行輕便馬車,當時建的馬路街就是這麼窄的一條街。
  現在的馬路依舊是一條小路,作為常府街街邊的一條巷子,周圍大多是小區和店面,不過四五四醫院就在街上,可能會給馬路街帶來點人氣。  (原標題:諸葛亮曾到駐馬坡?其實是誤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hljgsf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